时间:2025-05-15 09:03:58来源: 意大利侨网
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近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发布了该区促进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试行)。在温州市争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背景之下,作为全省首个地方性足球事业发展政策,龙湾为何会率先出台新政?滚动的黑白足球,又将为龙湾带来怎样的改变?
为什么出“新政”?
赛事基因+基础硬件
精准的长传冲吊、极限的飞身扑救、舒展的倒挂金钩、娴熟的盘带过人……这些精彩的球场表现并不是出现在成年球员身上,而是在不久前结束的龙湾区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全区40所中小学共有1242名小球员参与其中。
“浓厚的足球赛事氛围,是龙湾首推新政的底气之一。”龙湾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持告诉记者。
第19届亚运会期间,位于龙湾的温州奥体中心举行了10轮女足小组赛,掀起了龙湾足球比赛的热潮。近两年来,温州全民足球赛、中超俱乐部邀请赛、“亚平宁环球杯”中国赛区预选赛、温州市首届“强城杯”全民足球赛、首届八人制足球赛及LONG3三人制足球赛等形式多样的赛事在龙湾先后举行。去年在龙湾进行的中国足协杯决赛,更是将龙湾全民参与的足球氛围推到高潮。
浓郁氛围的背后是龙湾优秀“硬件”支撑。温州奥体中心作为温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就像皇冠中心的宝珠一样熠熠生辉。围绕这颗“宝珠”,还有91片各类足球场地,其中包含5人制足球场62片、7人制足球场20片、11人制足球场9片。
目前,龙湾正在积极推进金海湖足球青训基地、滨海十四道及中国眼谷等重点足球场的建设,未来“去哪儿踢球”不再是龙湾足球爱好者的难题。
如何夯实足球土壤?
青训体系+人才引育
“用扎实的青训,夯实足球土壤,培育足球种子,塑造足球文化。”龙湾区教育局总督学陈洁揭示了政策发布的核心目的。
翻开此次十条政策可以看到,直接涉及足球青训的政策就有六条,涵盖了青训基地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特长生升学、师资保障、青训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足球特长生升学通道政策。据陈洁介绍,龙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的“631”架构,制定发布足球特长班招生政策,并打通升学通道。
同时,龙湾将在当前13所国家级、8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力争2026年全区30%以上中小学创成足球特色学校,并为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和兼职足球教师各一名。这意味着,一个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在龙湾接受稳定且优质的足球训练,未来还能在温州大学近期开设的足球专业中深造。
“这很大限度上缓解了家长对足球影响孩子成绩的顾虑。”陈洁表示,龙湾很早就注重文体两开花,大力推进青训机构和校园合作,其中张玉宁足球俱乐部和滨海外国语学校共建的青训合作项目就是其中典型:俱乐部提供专业训练,学校供给优质教育资源。两年间,该合作项目招收33名足球特长生,今年有1人入选中超青岛海牛俱乐部试训、2人入选浙江省青少年男子足球集训队。
除了重视青训之外,龙湾引育优秀足球教练员的力度也是空前的。优秀足球教练将直接参照人才标准,符合条件的教练员分档给予补贴及配套待遇。如取得亚足联—中国足协A级证书或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的,可获30万元补贴并享D类人才待遇……上述人才还可享受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保障。
足球事业发展是典型的长期工作。此次龙湾发布的政策将在今年8月1日生效,有效期三年。
记者手记>>>
龙湾的足球新政,可谓是为区域体育改革“问路”投了三颗石头。
一是化解“文体对立”需制度护航。新政设计的“631”升学通道,将足球特长生的成长路径深度纳入教育体系,以制度性的保障缓解家长对“踢球耽误学业”的焦虑。这种从教育机制入手的改革,比单纯呼吁“重视体育”更具说服力。
二是职业化保障激发基层活力。教练员分级补贴与人才待遇挂钩的机制,将职业晋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民生关切纳入激励体系,让基层足球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这种“职业化+民生套餐”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吸引体育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资源整合比重复建设更重要。政策中社会球场公益化运营协议、校企共建青训等举措,展现了资源集约利用的智慧。张玉宁俱乐部与滨海外国语学校的成功合作案例,证明社会力量与校园资源的化学反应,比政府单方面投入更能激活生态。(记者 徐龙飞 龙湾融媒记者 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