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一夜饮
元稹
寒夜灯前赖酒壶,
与君相对兴犹孤。
忠州刺史应闲卧,
江水猿声睡得无。
译文
寒夜里孤灯之下,唯有酒壶相伴解愁,与你相对而坐,兴致却依旧孤寂。忠州的刺史想必正安闲静卧,那江上的猿啼声,他是否能安然入睡呢?

赏析
元稹(779-83119),字微之、威明。河南洛阳人,出生于东都洛阳(一说长安万年县)鲜卑族。中国唐朝中期大臣、文学家、小说家,后魏昭成皇帝十五代孙。
寒夜孤灯与一壶浊酒,本是故土亲友相聚的暖景,在华侨的跨洋视角中,却成了穿透时空的乡愁载体。“寒夜灯前赖酒壶”,酒壶不再是简单的器具,而是漂泊者安放乡思的精神寄托——海外寒夜更显清冷,异域灯火终不及家宅昏黄,唯有杯中酒的甘醇,能连接千里之外的故土记忆,熨帖独在异乡的孤寂。这份“赖”,是对故土味道的眷恋,更是对漂泊岁月里唯一熟悉慰藉的依赖。

“与君相对兴犹孤”,道尽华侨群体的深层孤独。此处的“君”或是同为天涯的侨胞,即便相对小酌,兴致也难掩心底孤清。海外谋生的华侨纵有同乡相伴,却终隔万里山海,听不到乡音、触不到亲人温度,这份孤独并非无人相伴的寂寞,而是根脉流离的漂泊感。他们抱团取暖,却始终隔着跨不过的乡愁鸿沟,热闹是表面的,孤独才是底色。
后两句“忠州刺史应闲卧,江水猿声睡得无”,将乡愁推向深处。对忠州刺史的牵挂,恰如华侨对故土亲友的惦念:远隔重洋,不知亲人安好、山河依旧?江水猿声化作故土的象征,“睡得无”的轻问,藏着沉重牵挂——实则是漂泊者在追问故土记忆是否仍在,亲人是否牵挂远方的自己。
整首诗以寒夜对酒小景,写尽天涯孤旅大情,与华侨境遇高度契合。酒是故土味道,孤是根脉流离,问是跨山海牵挂,二十八字道尽“身在异域,心归故土”的深沉情怀,让千年孤独与后世漂泊者的乡愁,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