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花
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
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图片来自网络)
温庭筠的《杏花》讲的是心思细腻的诗人站在满园的杏花前感慨人生。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杏花刚刚绽放,如雪般的花,高低错落将小园的景色填满。正当看见它盛开的时节,心中却已生出怅惘之情;又怎能忍受它盛开之后就纷纷飘落呢?情感被世事牵累,于是写下千首诗歌来抒发,唯有喝醉在故乡的美酒中,才能让心灵得到慰藉。春日的午后,远处传来柔美的歌声,那探出墙外的杏花,究竟被哪道朱门阻隔呢?
这首诗不禁让我想到了梵高为他侄子创作的《杏花》,画中白色的杏花在湛蓝的天空下绽放,绿松色的阴影映衬着花瓣,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活力的美感。梵高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新生命的祝福和对生命纯洁与美好的歌颂。
(图片来自网络)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提到:“即使天气严寒,但美丽还是会该绽放就绽放。”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新生命无限希望的寄托。《杏花》不仅是梵高艺术生涯中的温情之作,也承载着他对新生命的祝福和对生命纯洁与美好的歌颂。
温庭筠的《杏花》描绘了杏花初绽时的红色与繁茂时的白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寄托了作者的心志,展现了杏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美好寓意。两者的艺术作品虽然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杏花传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而在温庭筠诗第二段中由花引出的酒,就更具有我们中国文化的属性。在中国文化中,酒从来都不只是饮品,更是文人安放情感的精神家园。在世事纷扰中,温庭筠以酒为乡,用一杯酒消解 “世累”,这恰是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意涵 —— 酒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慰藉。
从魏晋名士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的慨叹,到李白 “会须一饮三百杯” 的豪情,文人总在酒中寻找真我。酒能助诗兴,王羲之醉写《兰亭集序》,苏轼 “把酒问青天” 抒怀,酒成了灵感的催化剂,让千古诗篇在酒香中流淌。它也能解愁绪,李清照 “三杯两盏淡酒” 诉尽孤寂,辛弃疾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后,唯有借酒消愁。
酒文化更藏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得意时以酒助兴,共庆 “春风得意马蹄疾”;失意时以酒释怀,在 “醉里挑灯看剑” 中坚守初心。那一杯酒里,有杏花纷飞的怅惘,有 “诗千首” 的豪情,更有中国人以酒为媒,与世界温柔和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