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三星堆研究院:神秘三星堆背后的“解码者”

来源: 中新网   日期:2025-10-21 22:55:03 
分享: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记者 岳依桐)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不仅因美食蜚声海内外,更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不断“圈粉”世界。其中,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更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文化明珠。
 
  1927年在广汉被发现的三星堆遗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年代距今4500年-2800年,是长江上游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区域中心遗址。1934年首次考古发掘至今,该遗址共开展考古发掘将近40次,发现并解答了大量历史之谜,面向全球逐渐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更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生动实证。
 
  为了进一步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三星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同套班子的三星堆研究院——这一承载着文明溯源使命的省级重点科研机构于2019年应运而生,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多学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坛。三星堆研究院供图

  文明解码的核心引擎:三星堆研究院何为?

  日前,三星堆遗址公开一批多学科研究最新成果:进一步明确“祭祀坑”埋藏年代为商代晚期;首次发布青铜器铸造中独特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黄金用量估计超过2千克,同时期中国无出其右者;彩绘青铜器以朱砂和大漆为原料,是中国最早的铜胎漆器;象牙保护技术升级,出土象牙能在常规环境下保存、展示;陶器生产标准化趋势较高;商代早期的古蜀先民确立了以集约化湿地稻作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形态……

  系列重磅新成果背后,三星堆研究院的身影愈发清晰。作为文明解码的核心引擎,四川设立三星堆研究院究竟何为?三星堆研究院学术执行院长冉宏林解读道,三星堆近百年考古历程中,出土了5万多件珍贵文物,发现城墙、城壕、大型建筑、手工业作坊、祭祀区等丰富且复杂的各类遗迹,是古蜀文明最典型、最重要的代表。“因此,要有专门的科研机构,更加聚焦、深入开展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毋庸置疑,三星堆研究院的设立,标志着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明研究进入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崭新阶段。以三星堆最新一轮祭祀区考古发掘采用的“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为例,这一前所未见的理论,不仅是属于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一次有益尝试,更在国际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冉宏林直言,三星堆研究院的设立,为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考古工作和研究带来极大益处。首先是建立专业化的研究平台,为相关工作推进提供了更坚实的载体;其次是组建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涵盖了田野考古、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等各领域;还制定了系统化的研究规划,使研究工作更加有序推进。
 

图为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发掘现场。三星堆研究院供图

  “年轻”科研机构遇见古老遗址:成果几何?

  设立仅六年的三星堆研究院仍算是一个“年轻”的科研机构,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进展。自2019年新一轮祭祀区考古勘探与发掘启动至今,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不断惊艳世人,一个更加鲜活的古蜀文明逐渐显露真颜。

  冉宏林介绍,考古工作揭示了袁家院祭祀区、真武宫玉石器作坊区、燕家院子人工土台等重要遗存,进一步明确三星堆遗址的内部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三星堆研究院还陆续开展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考古专项调查工作,共发现先秦时期遗址37处,为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聚落形态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祭祀区新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的清理、保护、修复也是近年来三星堆研究院的工作重点,目前团队完成了数千件文物的文保工作,其中不少已经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期间,我们也在文保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比如摸索出让古象牙能在常温状态下保存、展示的方法。”冉宏林如是说。

  同时,三星堆研究院还开展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象牙、海贝、丝绸等专题研究,并加强与科研单位及院校合作,进行青铜器铸造技术、有机残留物与微痕分析、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出土骨渣样品与象牙DNA测定、考古装备研发等20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才建设方面,三星堆研究院已初步组建起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水平的人才队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研究院人员团队以青年人才为主,约七成为“90后”,“00后”也正陆续加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国际合作的风帆也已扬起。冉宏林透露,研究院在象牙考古研究领域同哈佛大学建立了合作;在文物保护领域则与法国、意大利的相关机构联系密切。“未来我们还会围绕文物保护技术和遗产保护,与海外相关机构交流合作。”
 

图为三星堆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正在清理一件青铜器。三星堆研究院供图

  未来展望:构建古蜀文明研究新高地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历史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研究院的下一步往哪走、怎么走?四川省委宣传部印发的《三星堆研究院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0年)》给出方向性指引,根本在于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三星堆文化遗产,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古蜀篇章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星堆研究院以专业力量续写文明探索的篇章。在三星堆遗址发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冉宏林表示,团队正踌躇满志地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在田野考古领域将更加持续、系统地设计安排遗址考古工作。比如,加强作坊区考古工作,寻觅制陶、铸铜作坊,争取构建三星堆手工业生产体系;针对祭祀区、宫殿区开展补充性考古工作,重点聚焦大型建筑区延续年代及相互关系;寻找普通民众居住区;还原三星堆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面貌等。

  在多学科研究方面,三星堆研究院将持续开展包括细化完善三星堆遗址分期与年代体系;呈现最系统、最生动、最全面的聚落结构及其变迁过程;了解三星堆资源控制与利用的方式和过程等多方面课题。

  加强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资料的转化和公布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可让学界更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考古资料。另一方面也让公众能更直观、深入地认识三星堆遗址的价值以及其对古蜀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目前整个三星堆遗址区只发掘了千分之二。在这里,还有更多的文明之谜等待破解。从2019年挂牌起步,到取得丰硕成果,三星堆研究院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国考古从“发现导向”到“研究导向”转型的缩影。当黄金面具的光芒穿越数千年,这个以青年人为骨干、以科技为利器的科研机构,正在时光长河中架起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沟通桥梁。(完)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