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文化传播官”在行动:中外学子携手杭州潜川助力非遗传承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5-07-07 16:55:18 
分享:

       “桑园访妻选段,预备——起!”在外伍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和当地越剧爱好者正在排练经典剧目《何文秀桑园访妻》。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排练通过多个机位进行着实时直播,这个夏天,杭州潜川镇外伍村的越剧声格外嘹亮。

        以数字直播技术为纽带,他们将镜头聚焦于婉转悠扬的越剧舞台、巧夺天工的非遗工坊,通过双语直播、云端展演等创新形式,让传统非遗跨越时空界限,焕发时代生机,为乡村文化振兴开辟国际传播新路径……这是浙江高校学子扎根乡土,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越韵传声”红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潜川镇外伍村,以“文化传播官”的身份活跃在古戏台与非遗工坊之间。中外学子携手当地艺人,用双语直播等创新方式,为传统非遗插上国际化传播的翅膀。

        “以前都是在村里小舞台表演,现在手机里就能看到自己唱戏,还能让城里人、外国人都听见我们的越剧,没有想到自己成为了传播越剧文化的一个角色。”伍大娘边说边边看自己手机里的直播回放。团队成员周峪因说,他们帮助村里提供视频号的回放链接,村民们通过扫码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自己的表演视频,让学习越剧有了收获感和自豪感。

        在非遗工坊,另一群学生正围着非遗盘扣传承人雷珍珠学习制作技艺。穿针、引线、打结,一个个精美的盘扣在指尖诞生。马来西亚留学生蔡忆茵正通过直播镜头向海外网友展示盘扣制作。“这个‘同心结’的编法象征着中外文化交融。”她熟练地用中英双语讲解着,直播间里不断涌入转发和点赞。通过直播吸引了众多海外观众。“没想到中国戏曲这么美!”留学生在直播中用本土语言向远在家乡的网友介绍。这种创新的“文化使者”角色,让传统手工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据悉,该团队还将整理拍摄的素材,制作成双语非遗文化视频,为后续的文化传播积累素材。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中外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深入杭州乡村,用数字技术为非遗文化注入国际表达。夜幕降临,外伍村的文化广场上又响起了悠扬的越剧唱腔。这一次,不仅有村民熟悉的旋律,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云端”掌声。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出,这类实践活动实现了三重价值,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专业能力,帮助乡村文化找到现代表达,更推动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文:李奕凡  图:胡佳睿、黄乐)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