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3 09:38:19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网重庆11月12日电(记者刘湃) 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成了“网红”景点,文物保护和利用如何平衡?重庆大足石刻造像修复保护智能升级,让文物“活起来,健康起来”。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中新网记者刘湃摄
11日,“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采访。这里的石刻造像历经千百年依然色泽鲜亮,吸引很多游客驻足欣赏。在这里,游客们仿佛与古老石刻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重庆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兴盛于两宋,历经千余载,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经千百年冷暖交替、风吹日晒、雨雾浸蚀等自然因素作用,大足石刻一直面临着渗水、岩体失稳、风化、生物侵蚀等病害的威胁。
当地对石刻修复与保护的步伐从未停止。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多年来,当地启动实施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大足石刻石篆山抢险加固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三维测绘与数字化项目等多项专项文物保护工程,石刻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大足石刻博物馆增强展示和教育功能。中新网记者刘湃摄
“我们不仅注重对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注重对文物保存环境和历史信息的保护”,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向记者介绍了大足石刻的文物保护理念。
2019年12月,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石刻监测数据、预警信息、监测报告以及档案数据的统一管理。“监测点可以监测包括温度、湿度、岩体稳定性等十几项指标,以便随时发现数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黎方银介绍说。

大足石刻景区游人如织。中新网记者刘湃摄
如今,大足石刻成为了“网红”景点,这与文物保护相冲突吗?对此,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认为,掌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度,就一点不冲突。
“通过文物保护与修复,让文物活起来了,健康起来了,还能为游客带来艺术享受,让更多人欣赏中国优秀文化遗产”陈卉丽说。(完)
中国明年将发射梦舟一号等4艘飞船 航天员开展1年以上长期驻留试验
2025-11-01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宫” 中国航天员完成第7次“太空会师”
2025-11-01
12段话速览“十五五”时期发展重要着力点
2025-10-30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2025-10-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10-29
库车市前三季度文旅业绩创历史新高 年接待量首破千万人次
2025-10-27
署名文章: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
2025-10-27
数十家境内外媒体走进广西南宁:感知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脉搏”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