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意大利国际新闻中国新闻欧洲风情华文教育华商精英侨务动态焦点评论文化艺术乡情传真财经新闻智库前沿中国电视天津
  • 中国电视-《国乐的侧脸》: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2022-11-16 22:43:15

     
     

          魏晋时代(约3-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它开启了山水文化——“士无故不撤琴瑟”,名士们彼此的音乐连接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广陵散》是中国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中国魏晋(约3-6世纪)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国乐的侧脸》,在《广陵散》中感受魏晋名士那一腔悲郁浩然之气。
     


    (演奏《广陵散》)
     

         古代琴书中用“纷披灿烂,戈矛纵横”来形容《广陵散》。《广陵散》取材于聂政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魏晋(约3-6世纪)前已存在,但因嵇康的演绎而闻名。在《广陵散》的弹奏中,我们仿佛看到嵇康自己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他与士人们在音乐与山水中顿悟生命,名山是他们精神的避难地,也代表了他们超拔清正的人格。

     

    (古墓中发掘的巨型砖印壁画)
     

        在中国南京西善桥古墓中发掘的巨型砖印壁画,生动再现了中国魏晋时期(约3-6世纪)“竹林七贤”在山水中悠游的风貌。壁画与“竹林七贤”的时代只相隔200余年,有极高的历史还原度。其中嵇康所弹的古琴琴体造型清晰,是目前已知古琴形制中最早有“徽位”记录的实物,画像中的古琴尾部狭窄,与文献记载的弹奏《广陵散》的琴器颇为相符。

         按照史书记载,嵇康因拒绝与权贵为伍而遭陷害,伴随他生命最后一刻的感叹,《广陵散》或许早已不存在。琴与剑、醉与醒,“竹林七贤”既避世又抗争的人生态度真实地的存在过,那些“戈矛纵横”的生命细节、“纷披灿烂”的宏大精神内核已成广陵绝唱。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仍在诗歌笔记中表达着对他的敬意。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国乐的侧脸》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jSV
         您对《中国电视》推介的内容是否满意?有什么建议您可以致信 zguodianshi@163.com。

  •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供稿服务|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