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4 13:34:52来源: 意大利侨网
8月22日,温州召开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介绍湿地保护进展,温州共有22.33万公顷、类型齐全的湿地,面积位列浙江省前列。7月底《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温州成功获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意味着正式迈入全球湿地保护“第一方阵”。
国际湿地城市这一荣誉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生态成就,是全球城市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规格最高、分量最重、含金量最足的奖项,每三年开展一次认证提名。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自2017年启动认证以来,全球共有43个城市入围,其中中国13个。在此次新增的31个城市中,我国占了9个,其中浙江省的温州和杭州同时上榜,是全国唯一有2个城市入选的省份。
温州素有“浙南水乡”之称,近年来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着力描绘碧海蓝天、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湿地生态画卷,努力让绿色福祉惠及全体市民。
一方面,抓好顶层设计和方案载体。温州始终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事。2021年2月,温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被纳入党代会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优化湿地保护格局被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温州着力塑造“三江碧水千里海岸万顷水乡”的滨海湿地城市风貌。2023年,《温州市湿地保护修复规划(2022-2030)》获批,制订实施《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有效提升了湿地保护管理的系统性。此后,温州加快完善法治体系,先后出台《温瑞塘河保护条例》《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积极推动湿地保护专项立法,《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开展系统修复和协同治理。温州以“十大重要湿地、百大乡村湿地”为重点,统筹推进湿地资源与水资源保护修复。落实湿地分类管理,加快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申报,2022年永嘉楠溪江、乐清西门岛、苍南沿浦湾、温州湾等4处成功申报为省级重要湿地。2023年2月,南麂列岛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我省继杭州西溪湿地之后第二个世界级湿地。同年10月,龙港新美洲红树林湿地晋升为国家重要湿地。结合“五水共治”等攻坚行动,温州推出全国首个“民间河长”地方标准,系统修复瓯江、飞云江、鳌江、塘河等水系沿线的重点城市湿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1.09%。
此外,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中,温州重点构建了“五大体系”,包括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科学修复、全民参与、价值转化等体系,聚焦“丰”字形的湿地结构,构建“一带、三廊、三区、多点”的湿地保护空间布局;以平原河网水质改善和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为导向,实行河、湖、库、湿地一体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如支持成立了温州野生鸟类观察和保护协会,组织35.8万名志愿者巡河近32万次等,探索出具有温州特色的湿地保护路径。(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