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21 12:32:3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刘立琨) 秋季学期即将开学,多国重新开放线下教学。日前,多位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华裔家长对华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成功的教育一定离不开“因材施教”。
法国辛老师中文学校校长辛丽燕2012年来到法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及高学历新移民人数的增加,她感到华裔家长们对下一代的中文能力愈发重视。“我们的华文教学在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下走到现在,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学校成立于24年前,当时德国的中文学校不太多。但现在无论从形式、领域等各方面看,华文教育机构都已经变得多种多样。”德国斯图加特汉语学校校长陈薇表示,低龄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教学重点也不再局限于读写能力,“家长希望孩子更多地了解文化上的东西。”
优秀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怎样的?针对这个问题,几位老师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因材施教。
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潘丽丽表示,针对不同的孩子、孩子的不同阶段,老师采用的教育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中文与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拉丁语系语言不一样,学习初期需要通过重复练习巩固记忆。”潘丽丽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会采用“配音秀”等多种方式教学。在孩子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则会更多地采取引导的方式。
陈薇表示,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年龄、家长与学校的配合都有关系。“疫情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相对弱一些,而高年级学生上网课的效果相对就好一些。而家长也需要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练习,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投入缺一不可。”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孩子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辛丽燕认为,相比较在具体知识与技能上的投入,培养一个人格完善、体魄强健、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孩子更加重要。“任何教育模式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否则都是舍本逐末。”
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丰富的中文教育交流活动。辛丽燕表示,这些活动大大充实和扩展了日常课堂教学的外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热情。
“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不同方面的中文表达力,从更广阔、更细致的层面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祖(籍)国建立深度的情感链接,这对他们未来的自我认知和归属感是至关重要的。”辛丽燕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潘丽丽说,孩子们在课本上学到中国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与他们到实地去探访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寻根之旅’给孩子打开了一个窗口,让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敏感度,非常有意义。”对于近年来中国国内愈发注重素质教育,她也十分赞同,“希望下一代孩子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东西问|武长虹:中文国际教育如何促进南非—中国人文交流?
2025-06-11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出席第六届意大利“中意杯”汉语朗诵大赛暨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2025年年会
2025-06-09情系华文教育事业 意大利你好集团再次慷慨捐款助力文化传承
2025-05-09东西问丨哈利仕:70年间,中文教育如何架起中尼人文交流之桥?
2025-04-17李雪梅:在意大利从事华文教育30余年
2025-02-21李雪梅:深耕华文教育30余载 见证意大利“汉语热”
2024-12-1830年投入远超百亿,吉利要把教育公益事业做成千秋大业
2024-11-26东西问|孙宜学:国际中文教育推动中国文化深植世界文化土壤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