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吾乡美酒  >> 查看详情

重阳战火思故园,举杯菊酒慰乡愁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5-09-01 11:42:39 
分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明明知道今天是重阳节,强打精神想要登高饮酒,却再也没人像陶渊明的友人那样送酒来。望着远方,长安故园的菊花此刻应该正寂寞地开放在战场边吧,硝烟里的金黄多像一声叹息。

      写下这首诗时(757 年),岑参正随唐肃宗军队驻扎凤翔,恰逢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尚未收复的至暗时刻。这位祖籍河南南阳的边塞诗人,曾在长安生活多年,把那里视作第二故乡。此时他眼前的战火,与记忆里长安城中「菊花酿酒解百忧」的重阳风俗形成强烈对比。 一句“应傍战场开”,把思乡情和战乱景拧在一起。菊花本是团圆的象征,如今开在战场,既写了故园可能遭兵祸,又藏着诗人对家国的担忧,简单几句,道尽乱世里的无奈与牵挂。
      若岑参的乡愁有味道,定是南阳黄酒与长安菊花的交织。河南南阳的黄酒以糯小米、黍米为原料,经陶缸深窖发酵,早在汉代就是皇室贡品,《齐民要术》记载其「绵甜中隐现药香」,恰似游子乡愁的层次感。而菊花入酒的历史可追溯至汉魏时代,古人采用菊花茎叶与黍米同酿,次年重阳饮用。李白曾赞「金樽斟菊意,醉看长安月」。

      如今走过荷兰库肯霍夫花园的菊海、纽约唐人街的重阳糕摊位,总会想起岑参那句「应傍战场开」。原来华夏文明的血脉,正是靠这些细碎的风俗、舌尖的滋味,在异乡扎下根系。正如越南会安的华人用米粉与雏菊蒸糕,马来西亚槟城的「菊花椰浆饭」将乡愁调和成热带风味——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故园的菊花穿越时空绽放。

相关

    暂无信息